索 引 号 | 010605548/2024-00005 | 发布机构 | |
文 号 | 〔〕号 | 有效性 | |
公开日 |
托政发〔2022〕2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县直各部门:
《托克逊县应急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已经托克逊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报请县委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托克逊县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日
托克逊县应急体系、安全生产、综合
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机构改革之后,全力构建应急能力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同时,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仍然面临着挑战。因此,高站位、高标准规划好“十四五”期间的应急体系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治理能力,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根据《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自治区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自治区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吐鲁番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吐鲁番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吐鲁番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托克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期间,托克逊县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吐鲁番市各项应急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推动改革创新为动力,2019年本县挂牌成立应急管理局后迅速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本县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及职责和各类灾害事故抢救基本程序。逐步完善应急值守、定期会商、形势研判、条块联动等制度,按照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的原则,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突发事件处置科学、有效。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和事故防控能力跃上了新的台阶,为下一阶段应急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应急管理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1)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应急机制运行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作为新建机构,工作基础弱、底子薄,面对新体制、新机构、新任务,积极谋划应急指挥中心工作思路。自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来,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了监测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应急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全县整合资源,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原则,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和以属地管理为主、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为逐步完善应急机制运行,本县自2016年至今每年制定年度《托克逊县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并实施落实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演练实用性不断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编制完善了《托克逊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托克逊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托克逊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托克逊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各乡(镇)、各单位根据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需要,全面展开本行业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修订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自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修订和完善1个总体应急预案,22个专项应急预案。通过演练作为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每年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根据实际制订、报备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预案演练,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县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1108场次,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3)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不断推进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和民兵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配全应急保障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物资随时调用,便于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所需。本县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情况,组织召开全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后,组建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支,社会救援应急力量4支,共计约120人,以上5支队伍人员比较固定,满足现状应急救援需要。
(4)强化应急基础能力建设。本县为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特制定《托克逊县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使用运行工作机制》,结合托克逊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确保救灾物资采购、管理、调拨、回收、报损等工作在部门间协作配合、开展有序,根据《托克逊县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和《托克逊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职责分工,制订运行工作机制。根据工作运行机制细化物资储备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
(5)加强应急应对能力。为加强应急应对能力,通过《全国自然灾害情报系统》《全国森林草原火灾报送系统》等上报灾情信息。县应急指挥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全面加强值班工作,做到了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应急信息及时上报。提高了预测突发自然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时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的相关情况,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并对灾害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了规范。为了更好的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初步建成全县应急管理信息报送机制,完成应急指挥、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建设任务。
2.防灾减灾救灾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1)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托克逊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自治区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政策文件。托克逊县减灾委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有关部门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到实处,防灾减灾救灾切实做到监测严密、预警及时、防范科学、处置高效、救援迅速、保障有力,形成科学、迅速、高效的联动机制。
(2)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提升。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强精准化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平台。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的建设,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建立健全广播、网络等预警体系,有效提升了灾情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能力。共建设9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并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3)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地震、防汛抢险等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强化了防灾减灾群众基础。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重要节点,深入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2020年“5·12”防灾减灾日,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形式进行防灾知识宣传教育。由应急管理局牵头,成立了以科技局、团县委、消防大队、水利、发改委等单位组成的街头宣传队伍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期间发放汉维双语灾害防范资料1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00余张,横幅30余条,宣传栏10个,受教育干部群众5000余人次。各乡镇也积极的开展了防灾减灾专题讲座7场,张贴海报20张、横幅5条,受教育群众2000人次。
(4)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完成白杨河城区段2.54千米、甘沟9.7千米、白杨河城区上游段及北大桥下游河道11.14千米的防洪工程建设,完成白杨河道3.04千米的河道综合治理。2016年托克逊县完成了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的建设工作,完善了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阿乐惠镇阿拉沟流域范围内受泥石流影响的居民点及工厂进行了整体搬迁,现大部分已消除泥石流灾害隐患。甘沟段上、下行线、新修省道S103、S301线崩塌易发区域规避绕行,不能规避绕行处,对崩塌隐患点修建护坡、挂网、挡石墙进行治理。在泥石流易发带修筑拦挡坝、导流堤,有效减小泥石流对道路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对克尔碱镇辖区内煤矿采空区进行围挡警示,雨田煤矿、龙泉煤矿较危险采空区也采取了回填封闭治理措施。“十三五”期间,完成110处危害程度较大、防治工作较为迫切的地质灾害点的治理,使托克逊县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势得以控制。
(5)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能力稳步提升。积极推进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建设,完成挂牌的应急避难场所4个。托克逊县自有物资储备库1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面对重大灾情,托克逊县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各部门积极响应开展应急救援,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临时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灾后救援工作,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3.安全生产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1)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人员变动和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了十一个专业委员会(托克逊县煤炭专业委员会、危化专业委员会、旅游专业委员会、校园专业委员会、电力专业委员会、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人员密集场所专业委员会、道路交通专业委员会、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民爆加油站寄递物流专业委员会、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每个专委均有2名县处级领导任主任,督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日常监管、执法检查、各类专项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职责;加强与组织、宣传(精神文明办)、政法委(综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战部(民宗委)、工会、团委等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联动。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实现消防、矿山、危化、建筑等所有行业全覆盖,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抓的局面;建立完善了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落实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下发《托克逊县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11个专委检查组,常态化排查人员密集场所、交通安全、工矿企业安全、消防安全、危爆物品安全、农机安全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
(2)强化地区安全监管,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各行业安全检查和执法检查。在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煤矿、危化、油气管输、建筑、城市燃气、消防等各领域累计开展1600余次检查,下发整改指令书500余份,停业整顿企业16家,发现隐患约2000条,组织各隐患主体责任单位严格落实整改。有力的敦促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托克逊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3)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提升。制定了《托克逊县包保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一企一册”隐患登记台账,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隐患治理,强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线上线下同步落实,截至2020年,有100余家企业登录并应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行安全生产风险预警通报制度,预测可能发生的潜在威胁,研判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及时发布预警通告。组织制定了《托克逊县外聘安全生产专家隐患排查工作规定》,通过政府、企业购买第三方服务,为企业安全生产诊断把脉,进一步化解高风险企业安全风险。全力推动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103家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其中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的61家,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的42家,通过标准化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化解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4)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任务,落实编制、经费,加强预案管理,建立高危企业集中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各乡镇、单位、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及时修订完善了各自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开展矿山企业对口救援协议服务,积极开展矿山企业预防性安全检查服务,熟悉掌握作业现场环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不断加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累计开展超过1.3万余人次;利用“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组织了以应急演练、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科普体验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册7万余份,制作展板350余块,600余条宣传横幅;组织开展了“安康杯”竞赛、累计参加活动职工超过1.2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面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能力。
虽然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应急管理形势压力依然较大,应急管理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1.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乡镇、部门依然存在应急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等问题。虽然已经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但综合协调能力弱,联动机制缺失。目前,虽然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以致应急力量处在分散状态,功能简单,基本上是分兵把口,各负其责,联动响应乏力,联动时间延长,遇到复杂的应急事件仍是消防部门为主,缺乏横向协调机制,多方联动、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2.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大多数应急救援任务由县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其余4支救援队伍专业性不强,技术力量薄,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够,救援装备配备及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应急演练培训基础条件差,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与实战存在较大差距,现场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3.基层应急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基层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尚未完善,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应急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紧急生产、采购、征用和调拨机制不完善。
4.应急培训科普宣教工作需增强。在应急协调指挥工作软硬件建设上,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自然灾害的宣传工作上,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普及学习、贯彻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不强等,而对当前应急工作的紧急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应急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为适应新形势的应急工作,我县应急指挥中心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
5.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防”与“救”的责任链条衔接不紧密,“防”与“救”未形成有效合力。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有待加强。相关制度和预案体系不够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不足,协同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机制不健全,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灾害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有待提高,志愿服务和救灾捐赠机制还不够完善。
6.防灾减灾基层基础薄弱。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差,部分居民住房不满足抗震设防标准。山洪灾害预警薄弱,灾害预警预报设备不足,救灾物资储备不充足,品种单一。防灾减灾救灾专职队伍规模不足,装备配备水平偏低,社会救援队伍能力参差不齐,队员缺乏专业训练,应急救援能力不足。部分应急避难场所未按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为避难人员提供食宿、供水、供电、应急厕所、医疗及其他生活必须的应急配备条件。
7.防灾减灾社会治理有待加强。重救灾轻防灾思想尚未根本转变,“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综合减灾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够普及,防灾自救互救能力、应急演练不足。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8.安全监管能力亟待加强。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还存在薄弱环节,监管界限不清晰,职责划分不到位,安全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权威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力量比较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支撑机构不足,监管单位存在管理干部身兼数职,执法检查过分依赖行业专家的现象,执法证数量不足,地方性事业编人员不能考取执法证。
9.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投入欠账多,安全制度不健全,高危行业企业所占比重高及其安全风险较高和隐患较多的特点未发生根本转变;企业事故防控能力不强、安全管理基础较弱和员工安全意识不足,仍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10.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处于高位。随着经济发展,全县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而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治意识却没有与时俱进,驾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以至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处于高位状态。
11.安全与发展统筹不到位。全县危化品企业、工贸企业、煤矿、非煤矿山采掘企业数量庞大,工业体量大,资源型产业较为发达。但工业的迅猛发展为区域安全带来风险,特别是由于历史问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产能低,风险高,污染重的企业存量依旧处于高位,为县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带来阻碍。
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杜绝特别重大事故,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防灾减灾救灾纳入托克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1.全面深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监管依法治理逐步完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民安全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员死伤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适应。
2.灾害事故防控更加精准,应对准备更加充分。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更加完善,多灾种综合检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能力显著增强,乡镇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力量得到增强,装备配备水平整体提升,应急预案、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等方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3.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调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趋合理,工作效能、履职能力整体提升。应急支撑条件更加优化,科技、人才、信息、产业资源配备更加合理,应急产业产值大幅增长,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4.协同应对能力更健全。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发展,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公众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成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切实完善灾害事故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巩固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和队伍战斗力,切实做好灾害事故应急准备,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全面提升事故防控能力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防范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监管依法治理,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效能,为托克逊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1.坚持党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突出各级政府在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中的主导地位,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2.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工作基点,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不断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制度堤坝、织密防护网络,才能防患于未然、守护好生命安全。
3.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突出灾害风险管理,着重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推进各领域、全过程的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加快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成果对接转化,依靠科技力量,全面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自然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
到2025年,全县应急管理体系、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的人员死亡和生产安全事故数量持续下降,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和事故的能力显著提升。
——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领导体制、机制体制、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趋合理。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执法装备条件较大改善,工作效能、履职能力整体提升。
——灾害事故防控更加精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多灾种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灾害应对准备更加充分,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力量得到加强,队伍布局更加合理,装备配备水平整体提升,应急救援效率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方面保证能力全面加强。
——应急支撑条件更加优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更加健全,专业性应急志愿者队伍快速发展,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显著提高,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控制指标如下:
序号 |
类别 |
控制指标 |
目标 |
属性 |
1 |
应急能力 |
专职消防员占全县总人口比率 |
0.03% |
预期性 |
2 |
高危行业大型企业依法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覆盖率 |
100% |
预期性 |
|
3 |
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
100% |
预期性 |
|
4 |
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 |
<10小时 |
约束性 |
|
5 |
安全生产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下降14% |
约束性 |
6 |
“十四五”期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实行零控制 |
100% |
约束性 |
|
7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40% |
约束性 |
|
8 |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13% |
约束性 |
|
9 |
年均较大事故起数 |
≤2起 |
预期性 |
|
10 |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
下降15% |
约束性 |
|
11 |
运营车辆万车死亡率 |
下降15% |
约束性 |
|
12 |
防灾减灾 |
年均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
<1.0 |
预期性 |
13 |
年均十万人受灾人次 |
<10000 |
预期性 |
|
14 |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1% |
预期性 |
|
15 |
规范化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1 |
预期性 |
|
16 |
灾害影响区域内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
90% |
约束性 |
|
17 |
应急物资储备库覆盖率 |
95% |
预期性 |
|
18 |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数量 |
≥3个 |
约束性 |
|
19 |
每个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数量 |
≥2个 |
约束性 |
(2)加强应急指挥部建设,明确应急指挥部工作职责、成员单位和人员组成,推进以县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衔接、运行顺畅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
(3)推进县、乡镇基层应急管理部门人员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负责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类重大灾害和事故应急救援。应急管理机构要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县、乡镇、村(社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履行管理职能,真正做到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机构落实、职责落实、人员落实。
2.优化应急管理机制
(1)完善信息报告机制。简化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减少运转环节,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丰富信息报送内容和手段,在首报、续报、终报等环节,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速度和准确性。
(2)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队伍之间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强化政府部门对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指挥调度,强化信息共享会商和应急协作,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调度通信保障能力,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以及重大灾害风险防治、应急救援联防联控、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3)健全应急会商研判机制。探索建立综合会商、专业会商、节点会商有机统一的机制,建立专家、干部、群众相结合的风险会商研判机制,提高风险研判能力,全力防范化解较大以上安全风险。
(4)推进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联勤、联训、联战、联调”机制建设,强调共训共练、合作救援,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建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长制度,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5)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机制。将调查评估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及时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为优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6)优化监测预警机制。明确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预测预警工作组织管理职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的原则,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预警级别,制定分级管理方法。
(7)健全应急信息发布机制。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应急信息发布权威性和专业性,正确引导突发事件舆情。
(8)完善多元共治机制。研究制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行为准则;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强化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1)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实施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中卫星通讯、移动通信、光纤网络、云服务器机房等硬件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重点保障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建设,确保全县灾害事故现场移动应急平台语音和视频的接入能力。
(2)推动整合应急管理数据接入。对全县各级行政区域基础信息、自然条件和地理信息、各类应急资源信息进行汇总、关联、融合,重点接入灾害事故实时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应急救援物资信息,按照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应急救援三大板块,配合自治区开发覆盖全县、链接吐鲁番市和基层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系统。
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修订托克逊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有关部门修订完成本地、本行业总体和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各基层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完成本单位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各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以及内外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修订完善预案。强化各基层应急预案、灾害风险图、应急疏散路线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规范应急疏散程序,实现应急预案全面覆盖。加强应急预案修订与演练,科学组织预案演练,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评估体系(指标),充分发挥应急演练在预案评估和修订中的作用。
5.加强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优化应急管理队伍专业结构,通过遴选、调任、公开招录等方式,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实施引导应急管理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继续组织开展覆盖全县的应急管理干部分期分批轮训活动,从理论知识、实战能力和领导力三个方面提升干部队伍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批理念先进、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智库人才遴选制度,加强托克逊县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专家库建设,组建应急管理各领域研判专家常备小组;深化智库人才培养、岗位聘用等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继续深化和推广危化品专家挂职模式,推动智库人才服务向基层下沉,满足人民群众对应急科普、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广泛的智力需求。
6.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1)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标准化。分析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旧体制衔接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符合全县实际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框架方案;强化人员配置、队站建设、装备配备、日常训练、后勤保障等,推进综合应急救援机动大队、区域消防救援中心建设,健全快速调动机制,提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全灾种的救援能力;研究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综合保障方案,完善灾害信息员的各项保障。
(2)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调研评估现有消防、矿山救护队等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建设、装备建设、基础建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全面提升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研究加强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和指挥的对策与建议。按照专业化、规范化要求,全面提升抢险救援能力,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和各类应急力量协同应对能力,建立以森林草原防灭火救援、洪涝灾害救援、地震救援、气象灾害救援等为主的专业自然灾害救援力量。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交通运营、油气管输、建筑施工单位;水利、林草及人员密集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要建立专兼职一线救援队伍,全面提升疏散自救、现场互救和就近救援能力。
(3)加强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强化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的机制体制研究、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规范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补偿政策,建立政府调动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的费用补偿机制的措施建议;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制定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支持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7.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构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多样化储备体系。依据不同地区灾害事故风险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和储备品种,提高储备布局的合理性,保障灾害多发区和偏远地区的物资储备。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完善物资调运和补充机制,完善代储、分储物资的监管、生产和紧急配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应急物流调控能力,逐步建立多层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完善运输能力调运调配和应急绿色通道机制。
8.加强应急避难和物资储备工程建设
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现状调查,按上级部署要求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达标提升工程;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运行机制,落实救灾物资分级储备主体责任,拓展储备方式,提高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9.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对迟报、漏报甚至谎报、瞒报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建设县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统一整合气象、地震、水务、消防、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生产等信息资源,完成互联互通与集成展现,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10.加强公众应急宣传教育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密切结合实际,坚持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夯实宣教基础、创新宣教形式、扩大宣传声势、强化应急培训,积极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校园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推动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自觉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来。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压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工作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述职和“第一责任人”履职报告制度。
(2)强化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建立监管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落实铁路、电力等跨区域行业的地方监管职责;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联合执法、委托执法工作机制,消除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解决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
(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约束机制,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高危行业企业全面落实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2022年底前,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交通、建设企业推行安全总监制度;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严格安全监管依法治理
(1)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组建进程,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优化配置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职责,落实应急管理部门“局队合一”体制,形成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合力;厘清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与县级专业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2)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行为。科学制定全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地区,明确辖区内重点企业名单,按明确的时间周期固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对其他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严格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严格执法十项措施》,继续深化“执法+专家”执法模式,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
(3)加大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力度。严格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要求,建立完善司法机关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机制、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和事故查处整改督办、评估制度;严格落实事故调查挂牌督办制度,对影响重大的典型事故进行提级调查,坚持“一案双查”,确保事故调查处理和相关人员责任追究到位;健全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价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责任人员职业禁入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但是久拖不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领导干部违法失职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3.强化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1)严格风险源头管控
①严格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准入,严把新改扩建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关口。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 年本)》要求,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项目。
②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加快淘汰退出矿山、危险化学品等生产企业落后产能,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
③严格各类园区等功能区的选址,合理布局园区内企业,完善园区公共安全设施,确保符合规划设计安全要求。推动危化品企业入园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整治工作。
④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强化风险源头管控。
⑤严格城乡和各类园区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求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⑥开展辖区道路风险改造,对于易发生事故或曾经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路段进行研究,对于明显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者缺陷的路段实施改造,增设防滑、避险等功能,进一步降低道路运输事故风险。
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
①开展监测预警感知网络建设,加强全县高危行业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测,落实企业风险监测的主体责任。
②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工艺装置关键参数、长输油气管道、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非煤矿山尾矿库风险监测系统建设。
③完善地下矿山人员定位、露天矿山边坡安全和“智慧工地”一体化监测以及“两客一危”车辆安全运行监测。
④积极推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和特种设备安全态势风险监测。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①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级政府对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和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制度。
②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检查队伍,优化配置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厘清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权责。
③严格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要求,建立完善司法机关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机制、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和事故查处整改督办、评估制度 。
④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频次。
⑤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铁路、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⑥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模式。
(2)重点领域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
加快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全面排查风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实名制”原则,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实行风险预警控制和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明确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提高预警和防控能力;强化对风险点、危险源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企业、隧道桥梁、油气输送管道、道路交通、电网、电梯、游乐设施等的检查维护。
(3)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
完善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引导投入机制,大力培育安全生产多元化服务主体,健全第三方信用评定制度,促进行业自律;积极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实施多种形式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鼓励小微企业采取订单式、协作式购买服务;通过企业购买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三方联动模式,促进专业机构队伍参与安全管理,突出基础性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创建和持续改进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4.提升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城市消防物联网监测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火灾高危单位、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的消防数据接入工作;健全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分析机制,加强与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高效协同,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整体适配度,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安全生产决策辅助信息。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弘扬安全文化,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建设。强化公共场所的安全文化建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筑牢应急管理的人民防线。
1.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工程
(1)制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提升各项预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2)制定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和应急预案演练年度计划,加强各类自然灾害预案之间的衔接,提高各涉灾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
2.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1)积极配合自治区、吐鲁番市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平台数据更新维护工作。
(2)配合自治区建设全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网络“一张图”,实现本级跨部门以及多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
(3)依托应急管理平台,加强跨部门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达到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全覆盖。
3.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1)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根据自治区、吐鲁番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逐步完成托克逊县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编制完成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实现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的定期更新和实际应用。
(2)自然灾害普查综合应用系统
配合自治区、吐鲁番市建设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库、普查数据共享平台、灾害综合风险基础信息分析平台、灾害风险基础信息可视化平台、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灾害风险基础信息“一图”展示,普查成果的“一键调用”,实现普查数据成果的多部门、“自治区-市-县”三级共建共享,支撑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业务工作。
4.防汛抗旱减灾建设工程
(1)托克逊县克尔碱镇白杨河红河谷防洪提升工程,防洪治理总长度8.8公里。对克尔碱镇渠首下游3.8公里河道进行整治。
(2)托克逊县白杨河流域郭勒布依乡防洪提升工程,修建防洪堤7公里,白杨河流域郭勒布依乡至夏乡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区内长7.6公里,土地面积14.48平方公里的区域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的治理。
(3)托克逊县阿乐惠镇,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阿拉沟博斯坦段上游河道治理工程,长度11公里。完成艾维尔沟河道整治6.5公里,完成阿拉沟河道整治7公里,完成祖鲁木图沟河道整治5公里。
(4)托克逊县夏乡白杨河流域下游防洪提升及河道治理工程,新建河道泥沙整治设施10处,新建护岸24公里,河道治理7公里。
5.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工程
建成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平台,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对救灾物资入库、存储、出库、运输和分发等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积极配合吐鲁番市开展“两县一区”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总投资615万元,总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物资储备架及监控等基本装备12套,扑火设备10套,可供200人的救援队伍使用,通讯设备、取证设备各1套,草原消防运兵车、草原灭火战车、草原消防水罐车各1辆,以及其他防火专用设备40套。
6.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1)深入实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等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项目,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加强巡查和监测预报预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
(2)“十四五”期间预计防治点115处,期间若发现新的灾害体,可视其稳定性与危害程度进行增加。加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力度,使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治理。
(3)开展地质灾害多发乡镇、重大工程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合理利用土地。
(4)加快研究制定避险搬迁安置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开展避险搬迁工作。
(5)全面排查农村危旧房屋现状,坚决拆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屋。深入推进城镇老旧房屋改造工作。
7.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1)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森林草原灭火、地震救灾、防汛抗旱、矿山救护、卫生医疗、气象保障、通讯保障、电力保障、环境保护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成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建设和正规化训练等工作,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救护队员。
(2)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形成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推动开展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绿地、学校和体育场馆等场所,建成布局合理的避难场所体系。实施应急避难场所达标提升工程,加强供水、供电、取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补充更换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指向牌等。
(3)依托消防和大型企业应急救援力量,提升托克逊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1+5”救援中心为基本框架,优化托克逊县应急指挥场所,承担全县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警预测、信息报送、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职能。升级改造全县的视频调度系统,将乡(镇)、村(社区)基层的视频会议系统、区域内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视频互联互通,加强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能力,保障在重大突发事件时,各部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应急会商和统一调度指挥。
依托托克逊县绿地、学校和体育场等场所,建立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布局合理的避难场所体系。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形成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要求应急避难场所高标准配备必要的救助和生活设施,加强供水、供电、取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建立避难场所标识标牌、指向牌等。
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业务培训,入职培训不少于3个月,每年复训不少于2周。按自治区、吐鲁番市要求配备执法制式服装、标志和执法执勤用车。统筹更换一批、配置一批执法装备,装备配备类别包括:现场监督检测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化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和监管执法配套设备等5大类。
开展对S301省道、S103省道易发生事故路段的综合研究,制定坡道、路口、避险车道的改造方案,完善县辖区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
制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提升各项预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和应急预案演练年度计划,加强各类自然灾害预案之间的衔接,提高各涉灾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
积极配合自治区、吐鲁番市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平台数据更新维护工作。配合自治区建设全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网络“一张图”,实现本级跨部门以及多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依托应急管理平台,加强跨部门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达到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全覆盖。
1.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根据自治区、吐鲁番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逐步完成托克逊县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编制完成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实现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的定期更新和实际应用。
2.自然灾害普查综合应用系统
配合自治区、吐鲁番市建设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库、普查数据共享平台、灾害综合风险基础信息分析平台、灾害风险基础信息可视化平台、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灾害风险基础信息“一图”展示,普查成果的“一键调用”,实现普查数据成果的多部门、“自治区-市-县”三级共建共享,支撑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业务工作。
建成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平台,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对救灾物资入库、存储、出库、运输和分发等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积极配合吐鲁番市开展“两县一区”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总投资615万元,总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物资储备架及监控等基本装备12套,扑火设备10套,可供200人的救援队伍使用,通讯设备、取证设备各1套,草原消防运兵车、草原灭火战车、草原消防水罐车各1辆,以及其他防火专用设备40套。
2.“十四五”期间预计防治点115处,期间若发现新的灾害体,可视其稳定性与危害程度进行增加。加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力度,使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治理。
3.开展地质灾害多发乡镇、重大工程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合理利用土地。
4.加快研究制定避险搬迁安置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开展避险搬迁工作。
5.全面排查农村危旧房屋现状,坚决拆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屋。深入推进城镇老旧房屋改造工作。
利用现有设施,在托克逊县增建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尤其在灾害多发乡镇,配置防灾减灾相关专业器材及多媒体设备,为公众定期免费提供体验式、参与式的防灾减灾知识文化服务。开展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加强各级领导干部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编制适合不同群体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教材,防灾减灾系列科普读物、挂图和音像制品,组织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和专业性教育培训。
县政府把安全生产真正摆到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高度上来,加强对“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依据规划制定阶段性行动计划,保障监管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到位,及时解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细化分工,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明确“时间、任务、节点、目标”逐级分解目标和规划任务,确保规划实施有效推进。
县政府在年度财政公共预算内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完善规划实施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对列入本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予以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各级政府设立安全专项资金,经费采用“项目投入+持续性投入”运作的管理方式来实施各项工作。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资融资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需要由政府安排日常运行和维护资金的,按预算管理规定申请办理。
将规划作为托克逊县各部门和各单位有关规范性文件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强化规划的实施。有关部门要分解细化本规划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提出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主体、资金和进度,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推进重点工程(项目)按期启动、实施和完成。强化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023年和2025年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